11月5日,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应邀出席黎塞留—桑戈尔俱乐部晚餐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杜兰参议员,
尊敬的魁北克驻法代表卢梭先生,
尊敬的博热阿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应巴黎黎塞留—桑戈尔俱乐部的邀请,出席此次“中国与法语世界”晚餐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法语里常说,“好友比金钱更珍贵”,中国人也有句谚语,“千金易得,知音难觅”。黎塞留—桑戈尔俱乐部致力于促进法语文化,推动法语世界与其他国家间对话,增进不同文化群体间友谊。在此,我谨感谢俱乐部提供这次宝贵机会,使我们得以齐聚一堂,加深中法两大语言和文化间相互了解,也感谢俱乐部主席博热阿先生以及在座各位友好人士长期以来为促进中国与法语世界友好交流合作所作不懈努力。
我本人与法语有着不解之缘。我出生于中法建交元年——1964年,上学时被“分配”学习法语,看的第一部法语电影是中法合拍影片《风筝》。大学毕业进入外交部以后,我从事了20多年对非外交,担任过非洲司司长,足迹几乎踏遍整个非洲。此后我出使加拿大,5年前开始担任驻法国大使,努力推动新时代中法关系发展,深化各领域合作,用法语讲好中国故事,拉近中国和法语世界的距离,让更多的法语使用者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法、中欧之间的人文交流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高层互动引领人文合作。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成功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夫妇专程前往上比利牛斯省展开雪山对话,为未来60年发展中法关系、深化人文等各领域合作领航定向。巴黎奥运会期间,韩正副主席、谌贻琴国务委员分别代表习近平主席来法出席开、闭幕式,充分展现了中方对中法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对法国举办奥运会的鼎力支持。
二是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在中法双年框架下,列入两国精品人文交流活动清单的十六项重点特色项目均已全部成功举办,双方还组织了数百场形式多样的演出、展览、讲座、论坛等,让更多中法民众在各自的家门口欣赏到对方国家最顶尖的文化艺术。
三是民间往来拉近中法距离。自去年12月中方对法国短期来华人员实施15天免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法国普通民众成功实现了“说走就走”的中国行。仅今年上半年入境中国的法国籍人员就超过1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近三倍,其中超过一半是免签入境。巴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在中国掀起了来法旅游的新热潮。据法方估计,今年来法的中国游客数量将较去年增长近90%,正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中法两国虽然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正如马克龙总统去年访华时所说,我们两国具有相似的“脾气”。两国人文交往在“中法双年”里加快“双向奔赴”绝非偶然。
从历史维度看,中法文明互鉴根植于两国友好交往的悠久传统。数百年来,两国文明始终在融合碰撞中交相辉映。在今年4月举办的“凡尔赛宫和紫禁城”展览中,双方共同展出了200多件精品文物,其中包括法国王室使用的中国制漆器、瓷器,清朝宫廷收藏的珐琅器物、西方油画。2019年,马克龙总统向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本1688年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时回赠一套法国名著中文译本。两位元首互赠国礼成为两国思想文化交流历久弥新的例证。
从现实维度看,中法文明互鉴壮大于两国人民对彼此语言文化的欣赏喜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将目光转向法国,法语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目前中国开设法语专业或法语系的高校有约150所,法语联盟在华开放14所教学机构,学习法语的中国学生人数已超过13万,有4万多名中国留学生正在法深造。在法国,中文学习的热潮有增无减,目前共有约11万名法国学生学习中文。中法共建的18所孔子学院、1个孔子课堂以及在法国中小学开设的62个中文国际班,已成为法国学生学习中文的重要平台。中国文化也越来越走入法国千家万户。今年上半年,法国多地举办了“中国彩灯节”,吸引了数十万法国民众参观。今年夏天,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法国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从未来维度看,中法文明互鉴必将灿烂于两国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成就。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中法文化的共同底色。今年初,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音乐会在法国成功举办,两国艺术家以乐为桥,巧妙融合中西方乐器和演奏技巧,联合演绎了多首具有中法音乐特色的曲目,奏响“中法双年”的序曲。上个月,深圳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咏春》首秀巴黎,这一剧目创新性地通过西方现代舞的艺术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武术和文化元素,赢得全场法国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成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与时偕行的最好注脚。
中法两大文明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文明想要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既不能在妄自菲薄中走向封闭狭隘,更不能在妄自尊大中走向恃强凌弱,唯有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才能推动人类文明持续发展进步。雨果说过:“世界上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法两国应继续敞开胸襟,从彼此的制度、道路、文化中汲取更多智慧养分,相信我们能超越一时一事的隔阂和分歧,成为世界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典范。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非洲作为法语国家最集中、法语人口最多的大陆,无疑是“法语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60%的法语使用者居住在非洲。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2000年,中国与非洲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我本人有幸参与了论坛首届会议的筹备工作。24年来,中方帮助非洲新建和升级了近百个港口、近千座桥梁、超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还有数百座医院、学校和文化体育场馆。论坛不仅成为中非合作的主要平台,也成为中国与法语世界交流的桥梁窗口。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发出了中非携手追求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迈向现代化将成为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的又一历史性成就,给包括法语世界在内的全球带来巨大机遇。
一是和平发展机遇。一个迈向现代化的非洲,将有利于减少贫困、改善教育,对于缓解地区冲突动荡、促进全球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开放合作机遇。一个迈向现代化的非洲,意味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10多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将创造出不可估量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活力。
三是绿色创新机遇。一个迈向现代化的非洲,可借力全球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进步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发挥自身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禀赋,助力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目标。
四是文明进步机遇。一个迈向现代化的非洲,将发扬其丰富的文化传统、艺术资源和治理理念,以独特的文化多样性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为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作出贡献。
中国深知,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不断积累着新鲜的发展经验。例如“要想富,先修路”告诉我们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摸着石头过河”鼓励我们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精准扶贫”则揭示了摆脱贫困是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绣花功夫”。这些经验都可以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当然现代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中方在与非洲等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时,注重不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
中国也深知,行胜于言。在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方再次承诺给予非洲36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资金支持,单方面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所有税目商品零关税,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非洲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美好愿景加速前进。
有部分西方媒体把中国对非洲的慷慨援助曲解为中国“意图同西方争夺势力范围”,这是站不住脚的。中非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追求。就像中国老百姓常说的:“正因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非洲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中方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开展对非合作,同时乐见国际社会加大对非关注和投入。只要有利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我们都欢迎。
我也很高兴地看到,中法在对非合作方面继续发扬了“敢为人先”的特点。自2015年两国政府发表了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来,中法已签署了四轮第三方市场合作示范项目清单,多个项目在非洲法语国家落地开花,如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集装箱码头、塞内加尔汉纳湾污水处理厂、科特迪瓦复兴集团医药园区,等等。近年来,中法非三方合作由政府推动向企业主导的“2.0版”转型升级,更有利于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非洲需要,顺应了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希望更多中法企业深耕非洲,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共赢的机遇越聚越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以上我简要介绍了法语在中国的发展,中法建交60年来两国关系的积极进展以及中国同法语非洲国家的合作成果,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了解中国与法语世界的关系。中方愿同法语国家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谢谢大家。